时间:2019-09-02 点击: 次 来源:襄阳商务网 作者:二月二 - 小 + 大
在古城襄阳,窝子面是与牛油面齐名的传统经典面食之一。在牛油面完全没有占据市场前,襄阳人的早餐以窝子面为主。只见大街 小巷各家面馆门前,围坐着一大片吃着窝子面、喝着黄酒的人群,人们边吃边喝边聊,一派和谐、融洽的场面。对很多老襄阳人来 说,窝子面是一道抹不掉的记忆。 据老辈人讲,窝子面的由来,有一个传说。民国初年,有个姓朱的老板在樊城瓷器街开了家面馆。朱老板60大寿那天,许多亲 朋好友前来祝贺,场面热闹非凡。过生日,自然离不开长寿面,这对开面馆的朱老板来说,是小菜一碟——他早早地就将面条制作 好,放在一边,专等时刻一到,就烧水煮面。 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到了上长寿面的时候了,可一等再等,不见面条端上来,朱老板只好亲自去厨房看个究竟。 来到厨房,只见大人嚷,孩子哭,朱老板一问,才知几个小家伙趁大人不注意,将摆放一边的面条捏成了一团一团。朱老板脾 性和善,没像别人那样吼几个孩子,他先是摸了摸几个小家伙的脑袋,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后,将那面条团拿手里左瞅右瞧一番后, 叫人拿来漏勺,将其中的一个面团放进去,在开水锅里使劲地抖、翻,如此十几下后,面条团不但松散开来,而且没有一根断的。 一旁的人见了,竖了拇指说,还是老掌柜有办法! 朱老板是个有心的人。等寿宴一过,他马上琢磨起那面团的事来:每天来自己面馆的人不计其数,光擀面就得两三个人,一天 下来,没一个不喊累的。如果每天提前将面条如此制作,一来便于保管,二来可提高效率。 朱老板说干就干,只是在将面条盘成团之前,他在里面拌上了一点油,这样不但能放,也不怕结成死团。时间一长,别的面馆 听说后,也仿效朱老板的做法,渐渐地,在襄阳的业界传了开来。后来,有更图省事的,干脆将面条煮熟后再盘成团,这样的做法 ,一直保留到现在。 窝子面的制作过程:面师傅将生碱面条煮熟后,放凉,里面拌进油,分一两、二两装进像燕窝一样竹制的漏勺(因形状酷似燕 窝,故得名窝子面)成疙瘩状,放筲萁里。顾客就餐时,面师傅根据顾客选择,从筲萁里抓一两或二两的面疙瘩,塞进漏勺里,在 翻滚的开水锅里抖、翻,使面疙瘩松散开——谓之冒面。面冒好,沥完水,倒进碗里,再浇上或荤(牛肉丁、猪肉丁)或素(海带 、豆腐、黄花菜)的臊子汤卤,即可食之。 窝子面的臊子汤料由猪后座骨和生姜、花椒、八角、香叶、小茴香、草果、香砂、白芷等熬制而成。因其窍门在香料配置的比 例上,即便食客晓得了这些食材,在家里也难调面馆里那个窝子面的味道。这跟人家香料配置的比例有关,是不会随便告诉别人的 。 除了配料上的比例,窝子面的面胚制作也是有讲究的,面里须放碱、盐及黏性作物,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很筋道,不软不硬,滑 爽可口。 因祖传制面的方式特别,窝子面久经不衰。有美食家称:此面在华南的面食中,胜过四川担担面、江西老友粉和云南过桥米线 。所以,襄阳有句民间谚语:吃遍百遍,不如冒碗窝子面。 |
上一篇:襄阳牛肉面
下一篇:缅怀革命烈士 牢记初心使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