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02-08 点击: 次 来源:文学襄军网 作者:李伟 - 小 + 大
家乡的年总是来得唛早,从腊月的第一天开始,就隐约有年的味道从隔壁二下的门缝中挤出,从长竹杆上晒着的腊肉香向你飘来。为了准备好过年的东西,乡亲们总是早早地就开始动手,什么鸡、鸭、鱼、肉和灌肠,花生、果子、红薯片,不一而足,不论日子过的紧、还是松,这些东西总是要的,只是数量不同。有钱没钱,都要过年唦。(现在老家过年摊豆褶、打糍粑、蒸阴米、霉豆腐的越来越少了) 当街上开始多了些红男绿女,一边走路,一边不停地打着电话时,年就更近了。这是年年在外打工的人,开始回家了。以后,陆续地会多起来,直到把本就狭小的街道,挤出一片繁荣景象,年关就真的更近了。当有那些或大或小,或长或短的小车,很骄傲地在街道上穿行时,也就到了年关的二十几了。腊月的二十四日,这是我们农历的小年,大部分的外出谋生者,都会在这天前赶回来,(也有好多要忙到腊月二十八九才到家)同家人团聚。家,最温暖的港湾,总是把天涯海角的游子从遥远的地方召回。不管你在外过得风光,还是混得惨淡,家总是最后的安慰,以最大的宽容来迎接她的儿女。 一过腊月二十,就有了零星的鞭炮声,往后自越来越密了。一年到头,也就是这个时候,能把大家聚齐,一年的喜庆,基本上都摆在了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前的这段日子,年一过,二十、三十、四十岁的全走了,只剩下五十、六十、七十岁的在独守这一方山水,乡村便又开始回归寂寞与忙碌中了。 镇上的赶集日,是小镇最热闹的日子。乡村汉子,灶边主妇,还有屁大的小孩,有的背、有的骑、有的牵着,年轻的小伙子更是成为主角,把整个小街挤得水泄不通。街上的商家,总把各色货物,摆到门前,从几十里远的山村小湾来的农家货,也齐刷刷地摆到了地面上。人们走一路,看一路,碰上合适的东西,还不时停下来,仔细看,能吃的东西,拿一点,放到嘴中咂吧几下,或是闻闻,再来讨价还价,“咋卖呀?”“年底剩下这几天了,便宜卖完算了,十五块。”“莫在这儿阎王野,你卖的太狠了点唦,别个卖十块。”“十块就十块,早些卖完回去抹牌,拳打脚踢(老家流行的一种打麻将的方法)。”一桩小小的交易就在这不经意的几个动作间完成。 常年在外,亲朋老友难得见面,若是在路上碰到了,免不了停下脚步,搞到一边,拉着手,搭着背,递上支黄鹤楼,点上火,好似要把一年的话全说完。最后还不忘了搞上一句,“明年正月间到你家玩,出去的时候,莫忘记打个电话”。在外上学的学生们,更是有说不完的新鲜事,道不尽的同窗情。彼此交流一个学期各自好玩的事,也谈谈当下最时髦的考公务员和考研。赶集日,也是小伙儿姑娘们相亲的好日子,或在熟人的指引下,远远地观察,或是找一处小酒馆,聊上一会儿,末了,留下个电话号码。成与不成,全是电话联系为盼。 平日里冷清的服装店,这时是生意最好的季节,不管你是多大的店,人总是挤得满满的,大人为小孩,儿女为父母,小伙儿为姑娘。看看老板那一脸的笑容就知道,他们忙得笑都没有时间换模板了。若是到腊月二十八这个最后的集去买的话,中意的,好看的,新潮的,全被人席卷一空了,只剩下几个空零零的衣架在那儿更显冷清了。 乡村的年是不差钱的,再苦也得先把这个年过好,其它的事情等到明年开春再说了。吃的穿的,还有用的,一样都不能少,辛苦了一年,在外奔波了一载,老人小孩都得让他们过得安逸舒适。压岁钱,喜酒礼,这些也是不可少的,人情世事,家长里短,活在世间,不就图个人缘与亲情唦。家乡人知道这些,也看重这些,抬头看得到,低头也见得着。 看着天气好,哪怕只有丝丝的太阳,家家户户也要把桌子、凳子,还有锅碗盘子,一起搬出来,年青人提水,大人擦洗,忙得是水花四溅,手上冻得通红,脸上满是对过年的高兴与期待。妇女们忙完了这些,还要烧几锅水,把一家老少的被子褥子,全洗一遍,图的就是过个干净年。 乡村的年,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,贴上对联,大老爷们,抽着烟,早坐在电视机前等候春晚的开始,无忧无虑的孩子们,拿出冲天炮和各式烟花,放得震天响,勤劳的女人们则还在厨房里,把家里的炊具和全家人换下的旧装洗干净。 忙完这些,年才算要喘口气,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去等候大年的钟声响起! 这就是咱的乡村年,咱相聚短、别离长的乡村年啊...... (作者:李伟 · 神农公司) |
上一篇:不能忘却的“灯塔”
下一篇:妯娌仨夸公爹(五山民间故事)